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8

堅強,是自己教自己的

Image
今天的開場白,我想介紹你們聽一首歌 —— 寵兒 by 林宥嘉 。 這首歌從兩年前我就好愛,隔一段時間就會單曲循環。 而在這兩年內,在不同的時間點和階段聽著這首歌,都有不同的感受。 裡面有一句歌詞:“我憑什麼配,能呼吸這一切” 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卻讓我在心裏,無聲中有著很難說出口的感動。 我相信很多人在這個階段都跟我一樣, 大多數的時間都被工作佔據,大部分的情緒都是因為工作影響, 大部分的挑戰都是工作帶來的,大部分的成長都是因為工作歷練出來的。 坦白說,這是我這個時候應該去承受和經歷的。 因為在這個年紀,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又如何在以後生活的生活素質? 如果你還在埋怨為甚麼你在同一個位置掙扎了那麼久,有著那麼不開心的生活, 不如先問問自己,憑什麼能呼吸這一切,憑什麼上天給你這個機會去成長? 然後你還要埋怨? 以前,我相信,身邊的人教懂我堅強是什麼。 可是現在,我覺得,真正的堅強一直都是自己教自己的。 旁人每一句 “加油”,坦白說,除了好聽以外,是沒有什麼實際功效的, 可能就是那剎那的安慰。 而在這個社會,有時候我常常說的“加油”,也只是在那個時間點我不懂要說什麼然後就說一句最簡短可是又有激勵成分的話。 旁人的對待,或許給了你很多學會堅強的機會,可是真正的實施那一份堅強的是自己。 沒有人那麼得空教懂你什麼是堅強,就如:別人提出的分手,目的也不是要你堅強。 或是別人辭掉你,目的也不是讓你學會接受懂得堅強,而是公司真的不需要你。 為什麼要謝謝別人唾棄你,然後讓你變得堅強? 其實是你可以接受你自己在某個程度上的失敗,這一種堅強。 當別人的出發點還是為他們利益出發所做的事,因而讓你變得你更堅強,爆速成長。 你要謝謝的是你自己,不是他人,不是你的前男友,不是你的ex老闆,不是你的同事。 是你自己。 或許你會說沒有他們給你人生中的爆擊,就不會有今天的你。 但是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有那時候選擇堅強的你,就不會有今天的你。 我們在生活裡,其實目的都只是不同尋找著更好的自己。 一個更好的自己,會是生活裡不同的他人,不同的環境下造就的。 但是不要忘記,歸根究底,真正的造化源自於自己的內心與堅強。 自己的生活,是你自己的。 你可以...

真的,你很好。

Image
“他很好,如果错过了会不会很可惜?” 如果那个人是你爱的,那么他的好就会无限被放大,就是超级好那一种。 假设那个人你不抗拒,但是他真的很好,那么就会是 好与不好 vs 想不想要 的状况。 在感情中,永远不会是 好不好 排在前面。 因为只要喜欢,什么都好 (就算有不好,都可以大方包容); 只要不喜欢,什么都不好 (多好都可以鸡蛋里挑骨头) 或许那个人好不好不是最关键的,而是那个是不是你想不想要的。 只要真的喜欢,很多大问题都只会简化成小问题; 若不真心喜欢,很多小问题都会复杂化成大问题。 “你很好啊,我不觉得你有什么问题” vs  “你很好啊,是我不值得” 差别在于,前者是想要跟那个人相处,因而认知了他好的那一面; 后者是,他真的很好,可是这些好都不是当事人想要的。 其实,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你才能确确实实地成为一名 “好人”, 就是当双方都给予同样的感情和喜欢,对方才会觉得你很好。 如果你的好,别人不想要,其实对他们来说,你的好就成了一种累赘。 你没有错,他没有错,只是你不是他想要的人。 “我跟他比,我不觉得我不比她好,为什么你选他,不选我?”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肉酱意粉,自己最喜欢,当然就是最好,最好吃的。 相比之下,由始至终,张志明最喜欢的还是便利店的肉酱意粉;或许有些人喜欢高级餐厅的肉酱意粉;又或许有些人根本不喜欢吃肉酱意粉。 每一个人对于“好”的定义很不一样,而这个 “好” 不是在于那个素质,不在于那个外在;不是一般对于 “好” 的褒义定义,而是自己单纯喜欢的,就会很自然觉得这个最好。 我在这里要表达的是,如果你心里面也飘过上面那个关于比较自己个别人的问题, 你要明白,对于你的 “好”,和他的眼中的 “好”,可能真的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 局里局外对于这个 “好”,也有不同的见解。 如果他选择了别人,而不选择你,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执着于 — “是不是你不够好?” 这个问题。 因为已经不是你可以去改变的状况,只能够被理解成: 在当下,他比较需要的是那个人的好,而不是你的。 无论你是一个多么好吃的肉酱意粉,都不能敌过张志明心目中的那个便利店肉酱意粉。 无需特意改变自己,去变成他心目中的...

幸福不靠获得,幸福来自觉得

Image
“幸福不靠获得,幸福来自觉得” 特别喜欢这句话,因为我领悟到: 幸福的最高境界真的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内心感受多少。 因为到后来,不是每一个我们追求的人或事物都一定可以拥有的。 “得不到” 是一个很伤心的情况,因为无可否认我们花尽心思去做一件事,目的就是去得到某些东西/成就/人/认可,等等。但是,问题是,生活天天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强求。 无法拥有不代表你输了 有些人把输赢看得很重要,就很自然直接地裁定了一个状况:如果你得不到,就代表你输了。可是当你渐渐放下输赢的观念,你会发现,当你无法拥有或是当你不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还是会一群人是认可你的。道理是一样的,你不能让所有人喜欢你,但是总会有人喜欢你,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资格。而幸福不是用数量来衡量的,如果你 “觉得” 幸福,那个状况就是好像... “咸鱼白菜好好味”。 当你 “觉得” 幸福,你的心就不会空虚 用心去感受一些事,即使实际上没有握着什么,但是还是会感觉心满满的。 我还是觉得幸福和满足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只要你对你现在的生活是满足的,你自然会觉得你处于幸福的状态。 有人问我:“你对于你现在的工作满意吗?薪水是你满意的数目吗?” 我说:“是不错的,只要不要要求太多,不比较,我个人觉得是不错的” 然后就有几个人跟我说,不能没有要求,不可以这么容易满足,我们做人要为自己争取更多。。。 总结就是,我太容易满意现状,然后会因此永远在自己的舒适圈。 其实坦白说,我也很爱钱,钱可以帮我做太多事了,我做工也真的是为了钱。 但是很多时候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单单以薪水去定夺一个工作的好与坏,因为还有很多的外来因素去决定一件事的好与坏。这个状况完美解释我要表达的,对于工作的满足不是获得多高的薪水,而是觉得这份工作的好是自己要的。而我确信,当你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不断累积本身的价值,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有应得的回报,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薪水”。 真正的爱是浇花,不是采花 这个原理应该很多人不感到陌生,是一个喜欢vs爱的说法。 有人说,如果看见一朵自己很喜欢的花,立即采了起来,这是喜欢; 而选择细心欣赏,细心照料,那是爱。 关键在于,喜欢是坚持拥有,爱是默默付出。 当你觉得你必须拥有那...

Reason for being

Image
轉眼間,已是7月,將近8月了... ... 大家,你们过得好吗? “我很好” “我过得不错” “我还ok啦” 这些客套话我在我的私人部落格也无谓多说了, 坦白说,最近真的过得不那么理想。 至少在心理层面上,自己也能察觉好像不怎么健康。 还有一个月我就是正式踏入社会工作1年了,现在回想起来从去年8月开始到现在,自己经历的和学习到的真的很多。导致现在看事情,去了解一件事情的方式跟1年前的自己是截然不同的。但是随着自己投身于工作的时间越长,责任有增无减,身边的人渐渐对自己有着一定的要求和期望,突然间在不久之前我好像有一点走出了原本该顺利前行的轨道;开始有一点失去平衡,因为感受到一种热诚消减的状况在发生。 Where am I now vs Where am I going to? 这一段时间我不停在self-doubt自己处于什么位置 — 我现在是谁?现在站在什么点上生活?我即将要到哪一个人生点?其实,我。真。的。答。不。出。 PLAN PLAN PLAN,我就是少了一个人生的plan。人生不能见步行步,船头桥头自然直的这个想法不能用来过实际的生活,因为提前的人生策划还是很重要!!! 其实人真的是一个很善变的动物。 有时候你们会说感情很脆弱,为什么1个星期前很喜欢,1个星期后就可以不喜欢了。 我相信这种善变的事,因为看回去两个月前的自己,和两个月后现在的自己也是真的很不一样。 已经对于生活有着不同的寄望,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看待以及有着不同的紧张感。 两个月前我对于人生还敢 “发梦”,就是敢想很多偏远的大想法,会有很长远的计划。 现在的我实际到连发梦都不敢发, 更何况要策划下一个人生点是在哪里? 现在的自己,就是少了一种热诚。 或许有着同样感受的人会明白, 少了热诚,就等于坚持打断了一双腿。 没了热诚,要怎么坚持下去? 我感到无能为力,因为热诚这回事不是隔天起来就可以找得回来的。 细数起来,其实我已经有一段时间处于这种半天吊的状况,是没有实实在在的感觉的。 我不想再浪费时间这样下去了,不是年轻就可以浪费时间的... ... "Reason for being" 不知道你们是否懂 Ikigai?  Ikigai其...

放手。

Image
如果看见标题点进来的朋友们,期待着的是一遍让人心碎的感性文章,谈论着如何放下一段感情,那么恐怕要让你们失望了,因为内容和你们想象的有出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想要紧握和拥有的,太多了。一昧的追求,让很多人渐渐失去了一个平衡感。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才适合自己的?什么是不需要去拥有的?什么是不需要时间去经营的;什么是自己应该追求的... ... 等等。 “我就是要” — 这个令人讨厌的自私态度 早几年,我就是这样的,我还记得我妈曾经骂过我: “你要就是要,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用到?” (应该是想吵买一个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但是却不切实际) 那时候,我不觉得自己这个强硬的态度有什么问题,因为我只是追求我自己的喜好,有什么问题? 我的要,让身边的人很不开心,这个是铁一般的事实。 这是一个很自私的态度或行为,当你开始因为自己的欲望去追求一个你不需要拥有的东西,你会间接性地影响到身边的人。可能到最后,你真的得到了,可是你会发现,原来得到了的感觉也不是理想中得好,还苦了身边的人。 NEED/ WANT? 这是以前上课到现在工作都不停在探讨的事,在生活中也是可以应用这个概念的。如果一个人或是一件事,并不是你需要的,那么为什么你要影响身边人的情绪,就只为了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在这状况,懂得提起该做得事,放下与自己无关的事,是一个学问。 Wanting Something Too Much Can Block Receiving 在我们这段青春的日子里, 我们想法很多,我们有很多欲望,我们想要很多东西同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放心,这些都不是错,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 适当 (Appropriateness) 这回事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毫无顾忌地想去占领很多事;我们也不能对于自己的生活毫无责任感,但是我们要怎么去适当地做这件事? 有时候,在一个状况下,你很想同一时间去拥有很多东西,因为你不想比别人缺一块,你想让自己更圆满。通常这种状况是发生在好学,积极的人身上,因为他们都不断想充实自己。但是,有时候过度积极也会有反效果。长时间的磨蹭,你不知道你的专注力应该放在哪一块?你不知道你在哪一方便的表现会比较优越?你不知道你的时间要怎样分配?你开始会很乱。 其实我很赞同这句话: 有时候你要的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 当你想要的太...

你还在lost吗?

Image
前几天,公司为了要更了解员工 2018 的 Personal Goal/目标/梦想 ,给我们填了一张看似简单但是却真的让我认真思考的表格。 这也是近期我一直在摸索的事,只是一直没有认真地写下来。 以前会的,会在记事本上写很多小小的目标,比如说: 今年要收5kgs,考试要多少个A,存多少钱... ... 这些都是那时候觉得很难实现,现在觉得很可爱的目标。其实我觉得记下自己的目标是一件好的事,因为当翻阅回去,至少可以提醒自己在那个时间点确实有那个想法,然后可以的话,还是会想办法去做这件事。 这两年,我没有很清楚地写下自己的目标,或许这么说... 我想很多,但是可以写下的或是一定要实现的好像没有几个。那么,我就干脆不写了。直到前几天,当作是一份工作上的功课,我就真的认真地想了,也写了下来。我也在这里,记录自己的这个心情,或许几年后看回来,有不同的感触和想法。 Q: What's your personal growth in 2018? A: Self-development is my priority in 2018. 从开始工作到现在,我一直觉得, 自我增值 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这样写了,因为我也打算今年真的要花多一点时间学更多的东西让自己累积本身的价值。 但是今天在一个讨论的环节,真的让我回来开始想很多。其实我连本身的goal也没有很完善地想好,没有一套完整的想法和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果你要set 你的goal,必须有 SMART 概念。 (我也是今天学回来的,跟你们分享!)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概念?反正我是今天以后才有,也让我得重新设定一些方向。 我发现,我的goal其实是无法被计算到底可不可以达成的,因为目标没有很明确也无法被measure的。 Self-development 这个说法太广大了,这么说来,其实我2018的目标也还没有完全落实的,呵呵!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自我增值真的很重要。 时代天天在改变,我们总不能看着世界进步而自己永远安于现状。加上生活节奏真的很快,如果你一直觉得现在的状态是最好的,下一秒可能你就被能力更高的人给代替了。我一直相信,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随时准备好,才可以应付敌对。所以,在这个说法上,我们要确保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有着...

2018年,我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任,你呢?

Image
2018年2月,正式毕业了。没有distinction,没有book prize,没有什么特殊的奖项,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学生,顺利毕业。 3个阶段的求学时期,都顺利完成了,过程中没有太大的阻碍和挫折,现在也称得上一个最基本的知识分子。然后,真的,真的念完书了!已经念完书了!实实在在踏入社会做出应该做出的贡献。其实现在回想回去,也真的记不清楚这22年怎样走过来,6年的小学;5年的中学;4年的大学。时间过得好快,好快,以前逼切想长大,现在成人了也感觉不过如此。 就这样,又一年了。 记得半年前,我还在为我的工作事情漂浮不定,刚毕业出来也不知道什么类型的工作最适合自己。然后现在,也有一份算较稳定的工作,也暂时可以定下来专心做好自己的本分以及表现自己。但愿2018年以及往后,工作上都可以持续稳定以及实现 “越努力,越幸运” 的说法,因为我其实很相信这句话,付出越多的努力,会比别人幸运多一些。 又一年了,责任又多一点了 其实你们知道吗,责任感,这回事有时候真的很可怕。 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负责的东西就随着增加,很多也是怎么逃避也逃避不了的。 我们年轻人总称的 "Commitment" ,也是很多年轻人总爱逃避的责任。 如果你问我,Commitment是什么?我会说,是捆绑着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责任。 但是,细想,如果没有所谓的commitment,我们真的过不了生活。其实这是相互联系的东西,生活中我们一定有需要负责的东西,大小不拘,就是有着一定的责任。只是我们选择的commitment是大还是小,是重还是轻。 相信你们都看过这个金字塔吧?没看过的,就简单地告诉你们,这是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也就是 需求层次理论 。 需求层次理论 是对于人们生长阶段的描述,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和兼并拥有的东西都不一样,也会随着人们的生活素质,环境,外来因素而构成不同的生活需求。 大学时期的时候,就觉得这个金字塔很有趣,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却概括了人的一生。 其实,我没有要绕圈子,是真的有关系,至少我觉得 commitment 和这些需求有一些直接或不直接的关键联系。 而我相信,在相同年纪的我们可能已经越级到了 Self-esteem 这个阶层,会要建立自信,会...

人与人之间相处,那种奥秘

Image
又是星期五了,颗颗。 喜欢在家轻松打字这种感觉,可以想得比较多,心情沉淀以后比较容易表达。 这几天的天气很不定,可是到傍晚的时候就会下大雨,倾盆大雨。 今天依然是这样的状况,因为真的很大雨所以就在公司呆多一阵子。 本来打算做多一点东西,可是却变成闲聊。 也不算闲聊,因为收获蛮大的。 跟同事聊了很多,个性,处事风格,观点还有一些比较处于在内心层面的东西。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那种奥妙。 人与人的相处,是一辈子必修的课。或许到离开这世界的前一天,都还没毕业。 相处,这回事,每一天都在做,每一天的状况都很不一样。 我每次在车上跟妈妈聊天,都会说:“ 一种米养百种人。 ” 因为我觉得这句话真的很屌,因为很写实! 如果一个群组有100人,可能这100人都是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处事风格,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观点。 所以来到一个多人的环境,相处真的是每天都得学习的事。尤其来到了工作年龄,接触的人更多,层面也不一样,人与人的交接更频繁了。所以,对我来说,相处最佳的成绩表是相处得开心。 个性的分别 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有人强硬;有人软弱;有人单刀直入;有人婉转;有人完全理智;有人情绪化;有人主动;有人被动;有人喜欢领导;有人喜欢跟随;有人会分析;有人比较跟着感觉走;有人擅长表达;有人不善于表达... ... 太多太多不同的个性。 在相处过程中,性格上的磨合是最大的考验。 一个急性子的人永远无法与慢性子的人和平相处; 一个理性的人永远无法明白情绪化的那种拉扯和犹豫; 一个强硬的人一直都觉得软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如果两个个性不一样的人相处,可以带出互补的氛围,可能会产生很好的作用。其实现在再深入想一想,两个人性格不一样的人或许很难相处;但是两个人如果一样性格也不见得好相处,因为硬碰硬通常也是反效果。所以,这是不是一个很难的人生课程? 观点的出入 其实,对我而言,我还是觉得个性是那个根。然后衍生出很多很多其它的要点,比如说: 观点 。因为想法和看法很不一样,所以导致相处的过程中也产生很多的摩擦。 一个黑白分明的人会对错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灰色地带; 一个重感情的人会投入感情,虽然还是会分对错,但是最终会被情绪带动而作出最后决定。 因为观点很不一样,所以在很多事情没有一个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