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很多人问我的一道问题,希望对营销人有营养!#DigitalMarketing

Image
  【FB 广告真的不管用了吗?】 这道题真的很多人问我,包括我的客户,我身边的一些朋友。 所以我想写一写关于这题的内容,希望受用!尤其是一些新人,刚踏入digital marketing行业的marketer,希望可以让您更了解,并且为您的客户选择最适合的营销渠道。 关于这道问题...  与其只是关注这个平台的广告效应,身为营销人,更应该关注的是整个大环境的趋势。因为市场的改变和用户的取向,也带动着社交平台的商业效应。相信很多人也知道今年TT是火速崛起的平台,相信接下来两年都会是不断在这个社交平台的大环境中带领趋势。今年也陆陆续续很多报道说明: 1. FB 的用户群不再年轻,没有年轻人流入,强敌就是 TT,通过短视频的策略,吸引了年轻一群的用户。随着越来越多艺人,明星,网红的加持,整个平台就更加丰富了 — TT shop更来得是时候! 2. TT的视频总观看率已经surpass YT 了! 3. G歌的引擎搜寻率大减,随着用户的搜寻行为,年轻一代的用户已经不熟悉在G歌搜寻,反而在其他的社交平台! 4. 年轻的用户群都说 IG 是给“老阿姨”用的!(哈哈,我还是IG的忠实用户呢,我真的是一个老阿姨了!) 5. 现在很多人找资讯,分享资讯都在 XHS 了!尤其是找美食,好去处,好物分享 — 用户也都爱在这里分享,因为只要创造优质内容,就可以成为优质博主,得到品牌合作的机会。 以上种种的现象,都在说明着整个市场的营销管道也随着用户群的行为和习惯而改变。 在这个行业专研了很多年,看过FB最火最拥挤的时期,现在也看着此平台身在深水火热的环境挣扎当中。 因为平台的游戏里,用户就是王道啊! 然后你会发现… 很多大平台都往 TT 的 【短视频】方向走去了! 1. 之前 IG Reels 莫名的计算法还给大咖喷,为什么搞得像 TT 那样,只看见陌生人的内容! 2. YT 的 shorts  3. FB 也有自己的 Reels  4. 就连 Netflix 也有自己的 Fast Laughs,精华浓缩版 同样的【短视频】项目,在每个平台都能表现卓越吗? 不是这样的,因为每一个平台的成熟度和用户群/用户习惯都是显然不一样的,平台上的用户如果吃不消,这就不是加粉的状况,而是掉粉。比如说,FB的用户是极为成熟的,如果把资讯传达方式改去短视频,然后不再是...

「如何做人」比「如何做事」重要

Image
  恭喜发财。 原来我的部落格荒废了那么~那么的久。 基本上2020整年都是没有更新任何东西, 但是2020年却是毕生难忘的一年。 或许到以后老了都不会忘记大半年都是不能出门, 直到现在都是... ...  口罩洗手液不离身的那些日子。 想回去 3月至5月不能出门的日子, 真的是不能想象如何熬过来的。 但是很庆幸,家人与我,至今一切安好,身体安康。 这是上天给予最大的恩赐。❤️ 2020年可说是充满很多挑战的一年, 经历的感觉也是永远不会忘记; 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短时间领悟了很多社会上的道理 也在逼迫的情况中,选择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然后迅速成长了很多。 对我而言,去年不会是好过的一年, 但是就是因为那些不舒适, 让我开始接受那些不习惯,接受新的挑战。 然而,在这一年,我有一个最大的感悟就是; 先学会做人,才做事。 我们都必须学会如何做人, 做好自己,才可以把事情做好。 因为到现在,还是很多人, 连基本如何做人,都做不好。 做人有诚信 很重要 但是无可否认,还是很多人没有这一点。 无论你在扮演着什么角色, 「诚信」都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特质。 很多人看着眼前的短暂利益, 而抛开诚信,做一个没有信用的人。 说明了短暂利益, 为了短暂的利益而失去永远的诚信是最愚蠢的事情。 无论做人 & 工作 还是做生意, 「诚信」原本就是必备的。 因为如果你少了做人的诚信, 你根本无法维持一段可靠又可耐的相互关系。 香港首富李嘉诚也说过,做人要有诚信,才能做生意 因为生意与企业,也是靠人做起的。 有时候亏适当的本,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一句话 — “有舍才有得” 表示就是有时候你要舍得付出,才会得到。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不是只有收获, 而是 GIVE & TAKE 的轮回。 因为一直都是 GIVE & TAKE,而不是 TAKE & GIVE 原本都不是得到了,才付出。 想必很多做做生意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如果可以赚80%,不一定要赚完80%, 可能赚60%就够了 剩下的20%的就与合作伙伴分享, 当作建立长期合作的诚意 如果一开始就要赚个够,很难谈得永久的合作。 这个世界上不是你得到了,才肯做 而是你要肯做,才会得到 YOU GOTTO EARN IT. 趁年轻的时候,不要怕亏本,因为你总会有收获 我遇到过很多人...

愛情?

Image
什麼是「愛情」? 在愛情沒有與其他第三方情況的綑綁下,其實在愛情裡真的沒有分對錯。 因為在還未放大之前,愛情原本就是單純的一種特殊情感。  在還未被延伸之前,愛情只是屬於兩個人的事。  愛情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嗎?  有些人會覺得不是,有些人會覺得是。有對錯嗎? 若你問我,我都只有一個想法。 只有「對了」的愛情,才能讓你覺得,愛情是你生活中的必需品。  關鍵不是愛情,而是,跟你一同擁有 & 經營的這一個人。 何謂「對了」的愛情? 這樣說吧,每一段愛情都會讓你心動,但是不是每一段愛情都能讓你心定。 對方是誰,很重要。 不要依據別人的標準去定義愛情的本質 網上有很多關於愛情的定義,quotes,文章,真人真事分享。 都可以看,都可以吸收,都可以欣羨,都可以學習,但是只供參考! 愛情裡面哪又什麼標準? 是誰說好的男朋友一定要具備哪7種條件? 是誰說一段走的長遠的感情必須有這5種特質? 是誰說伴侶說了這幾句話,就是不愛你的表現? 這也太催毀道德觀了吧? 我們都已經擁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去決定很多事。 愛情也不是一門課程,沒有方程式,沒有expected outcome。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這是一件見步行步的事。 走到哪一步,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自然會有打算下一步要怎麼走。 問自己,我相信,很多時候我們都心中有數。 如果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那麼就問自己不要的是什麼。 因為人總是對自己不想要的東西特別抗拒。  請永遠不要在愛情裡尋找公平 因為愛情並沒有「公平」這兩個字的存在。 最好的說法就是,一段感情需要兩個人點頭才能開始;而分開卻只需一個人的意願。  怎樣說 “公平”? 如何去衡量,如何去定奪,如何去概括? 這可能是分手時最經典的對白? 「我們在一起那麼久,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這樣說分手,對我公平嗎?”」 我以前也說過類似的話,追求公平。 但是,現在想回去,其實到底一段感情要到什麼程度,才算公平? 再深入一點,為什麼兩個人經營的感情要說公平還是不公平? 我們都以公平來計算著我們應該付出多少嗎? 公平,是兩個不怎麼親密的人用以維持一段彬彬有禮的關係。 如果真的覺得自己付出比較多,其實不是公不公平的問題, 而是...

不要被那些所謂的「期望」摧毀你

Image
你們是否認同這個說法 — 別人對你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期望,是因為他們相信你可以? “你可以的,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這個100%肯定的statement,是不是很熟悉? 想到「期望」這個點,我每次都會想起我從小學開始,其實都是活在很多人的期望下。 可是正是因為父母,老師,學校極高的期望,才會有那麼輝煌的小學時期 3年級開始在運動會拿了3面金牌, 那時候開始4年級,5年級,6年級都被期望著達到同樣的成績。 4年級開始做巡查員,6年級做巡查員總團長, 那時候就被期望著成為一個優秀的模範生,行為舉止不可以不守紀律 5年級加入樂隊,6年級成為樂隊團長,  那時候就被期望著成為一個學業,課外活動,運動都可以兼顧得很好的學長 3年級到6年級參加各種大小的比賽, 就被期望著每一年都可以蟬聯得獎。 有著種種的身分與光環,6年級UPSR政府考试,成绩还没出, 就被看好一定是满A的成績。 還記得,那時候我的內心是:“如果我拿不到,怎麼辦?”  那時候,其實很怕,也很壓力 (小學承受的壓力,現在真的是芝麻小事這樣) 現在想回去,其實正正因為我努力去捍衛那一份「期望」,才会讓自己變得優秀。 讀到這裡,我不是在炫耀什麼。只是想回去,這樣的12歲,是這樣走出來的! 適當的「期望」是可以鼓勵一個人去更努力的做一件事,並且成功。 可是如果過高的「期望」,是一定會有反效果的,物极必反。 "EXPECTATION" 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因为你不能量它多少cm, 不能知道它有多少kg 你不知道它的含义有多深,因为每个人衡量的方式很不一样。 正因为如此,当每个人都在你身上投入这份「期望」, 你的肩膀上会承受一种无形的压力,越来越重。 这一篇的内容围绕着 「期望」 ,我的标题是  不要被那些所謂的「期望」摧毀你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我们盲目跟随着别人所设下的「期望」前行,我们还有自己吗? 刚才说了,适当的期望是好的,因为通常适当的期望都是了解你的人给你的。 但是过度的期望,你要怎么去附和呢? 难道你做不到的事,都要是因为别人期望,而硬着头皮做下去吗? 那你自己选择的权利呢?你的意愿的?都是应该被忽视的吗? 我曾经因为别人给我极高的期望,去勉强自己做一些自己能力未及的事, 结果不但自己吃...

你有权利做你喜欢做的事

Image
你們曾經因為旁人的喝止或是批評,而讓你放棄你愛做的事嗎? 無庸置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慢慢找到自己生活中的那一份熱情,又或是自己愛做的事。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旁人的「看不好」或是「往你身上不停的潑冷水」,而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因為這些外來的影響,而感到「不好意思」去做自己愛做的事。 可是,我們要深信一點 — 我們都有權利做自己愛做的事。 但是,一定要堅持。 放心,一定會有人潑你冷水 在這個形形色色的社會上,一種米養百種人,每個人看待事情的態度都不一樣。 其實,我們無需太過向外界解釋或是交代我們自己愛做的事。 因為有人會欣賞,也一定會有一群人不看好你; 不看好你還沒關係,還說你在「發白日夢」。 歸根還是你的態度,你對你這一份「熱情」的態度。 要謹記一個重點: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原本就是基於自己喜歡而去做; 而不是去討一個認同,也不是要證明自己 。 如果有一天把喜歡做的事變成一個自己的專業,而得到別人的認同, 這是你人生值得被記住的一個成就。 如果有人在你身邊不斷澆冷水,沒關係,這很正常。 你要捍衛自己喜歡的事,你就要欣然接受這一些諷刺和冷言冷語。 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去否定自己。 而是要因為這些話,給自己一個機會,更肯定自己。 放心,你會有質疑自己的時候 “我是不是應該放棄咧?” “是不是真的做不到,我想得太完美咧?” “我是不是不夠好?” “誰誰誰都講不work了... ...這樣是不是應該不要繼續下去了?” 很多時候,你會跟自己對話;內容都是在質疑自己或是質問自己。 但是,我們一定要熬過去。只要還是自己喜歡的,就要去承受這一些不如意的時候。 當身邊的人都質疑你,你一定不能質疑自己。 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把我們喜歡的東西變得更肯定。 把 「我想」 變成 「我要」 ,要用更堅定的態度去對待這一些對自己的質疑。 當你以 「我想」 的心態出發,是永遠做不到的,因為你一直在想,卻沒有行動。 所以如果你立定你要做一件事,這件事是你很喜歡的,你一定要是以 「我要」 的心態。 這樣會讓你的每一步,走得很不一樣。 不要因為別人給你的標籤,而形成他們為你設下的模樣 你定義你自己,也是你去定義別人如何定義你。 ...

二十多岁,要很努力地过

Image
距离上一篇... 大概4个月前。哈哈哈!这是我2019年第一篇。 想起很久没有更新部落格,就很想回来找回那种感觉 —— 存在感 。 大家好,在2019年,我正式24岁了。  没有改变的是我还是很多人口中 “90后” 的其中一员。 唯一改变的,就是年龄又增了一岁,今年也必须过得比去年更努力。 不知道你们对年龄这回事会不会很敏感,坦白说,我真的还蛮怕老的。 不是因为年龄数字的打压,而是害怕我的计划赶不上我的年龄。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想要达成, 而一个长远的目标往往都是需要一段时间去累计并且成真。 所以这一段 “时间” 的长或短,很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我必须走得很快,要走得比别人快 如果5年的计划,要缩到3年里完成,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就是我要走得更快,更充实,要做更好的时间管理。 某个说法就是 —— “每个人的起跑点不一样。” 就是因为起跑点不一样,我们就要时时刻刻问自己: “要如何可以同一时间跟比较前位的人同一时间冲线?” 你们应该觉得不可能吧。其实 “坚持” 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因为或许在这段一起奔跑的路上, 因为你走得很快,你坚持走很快,比预期更早到目的地。 在人生很多的比赛中,其实真正要的不是真的是 “第一”,而是 “更好的自己” 因为名次是别人给你的肯定,过程中的努力是你给你自己的认可。 今年,我一定要比去年更努力,走得更快。 因为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机会。  我不选择安逸,因为我还年轻 “安逸” 这两个字从来不是我会选择的菜,但是我正朝着的方向。 我很喜欢网上疯传的一段话,大概是这样...  “年轻的时候累是很正常的,因为安逸是留给死人的” 可能我是一个追求充实生活的人,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在年轻可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 在你想要安逸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比你没有条件的,比你更努力生活。 我从不否认,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力,都有自己梦想的生活。 但是你要确定当你亮出这个立场的时候, 你的出发点不是因为你的惰性,不是因为你没有责任感,不是因为你没有肩膀。 我遇过很多人拿着马云的话来把自己的生活态度合理化 无可否认,马云有很多经典的话都说得很好, 问题在于你不是马云。 你可以当作一种激励,一种生...

堅強,是自己教自己的

Image
今天的開場白,我想介紹你們聽一首歌 —— 寵兒 by 林宥嘉 。 這首歌從兩年前我就好愛,隔一段時間就會單曲循環。 而在這兩年內,在不同的時間點和階段聽著這首歌,都有不同的感受。 裡面有一句歌詞:“我憑什麼配,能呼吸這一切” 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卻讓我在心裏,無聲中有著很難說出口的感動。 我相信很多人在這個階段都跟我一樣, 大多數的時間都被工作佔據,大部分的情緒都是因為工作影響, 大部分的挑戰都是工作帶來的,大部分的成長都是因為工作歷練出來的。 坦白說,這是我這個時候應該去承受和經歷的。 因為在這個年紀,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又如何在以後生活的生活素質? 如果你還在埋怨為甚麼你在同一個位置掙扎了那麼久,有著那麼不開心的生活, 不如先問問自己,憑什麼能呼吸這一切,憑什麼上天給你這個機會去成長? 然後你還要埋怨? 以前,我相信,身邊的人教懂我堅強是什麼。 可是現在,我覺得,真正的堅強一直都是自己教自己的。 旁人每一句 “加油”,坦白說,除了好聽以外,是沒有什麼實際功效的, 可能就是那剎那的安慰。 而在這個社會,有時候我常常說的“加油”,也只是在那個時間點我不懂要說什麼然後就說一句最簡短可是又有激勵成分的話。 旁人的對待,或許給了你很多學會堅強的機會,可是真正的實施那一份堅強的是自己。 沒有人那麼得空教懂你什麼是堅強,就如:別人提出的分手,目的也不是要你堅強。 或是別人辭掉你,目的也不是讓你學會接受懂得堅強,而是公司真的不需要你。 為什麼要謝謝別人唾棄你,然後讓你變得堅強? 其實是你可以接受你自己在某個程度上的失敗,這一種堅強。 當別人的出發點還是為他們利益出發所做的事,因而讓你變得你更堅強,爆速成長。 你要謝謝的是你自己,不是他人,不是你的前男友,不是你的ex老闆,不是你的同事。 是你自己。 或許你會說沒有他們給你人生中的爆擊,就不會有今天的你。 但是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有那時候選擇堅強的你,就不會有今天的你。 我們在生活裡,其實目的都只是不同尋找著更好的自己。 一個更好的自己,會是生活裡不同的他人,不同的環境下造就的。 但是不要忘記,歸根究底,真正的造化源自於自己的內心與堅強。 自己的生活,是你自己的。 你可以...